時間:2004-05-24 16:31:51來源:向陽生涯作者:點擊:2948
處理好人際關系須遵循多方面的規(guī)則,卡耐基已為我們提出了許多。但是,就自我而言,心理上的積極暗示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幫助自己走出困境。
卡耐基認為他所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是: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們的命運,完全決定于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愛默生說:“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你我所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事實上也是我們需要應付的唯一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曾經統(tǒng)治羅馬帝國的偉大哲學家巴爾卡斯·阿理流士認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BR> 不錯,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如果我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我們恐怕就不會安心了;如果我們想的凈是失敗,我們就會失??;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里,大家都會有意躲開我們。
這么說是不是暗示對于所有的困難,我們都應該用習慣性的樂天態(tài)度去對待呢?不是的。生命不會這么單純,不過大家應選擇正面的態(tài)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態(tài)度。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切我們的問題,但是不能憂慮。關切和憂慮之間的分別是什么呢?關切的意思就是要了解問題在哪里,然后很鎮(zhèn)定地采取各種步驟去加以解決,而憂慮卻是發(fā)瘋似地在小圈子里打轉。
一個人可以關心一些很嚴重的問題,同時在衣襟上插著花昂首闊步。有一次,卡耐基協助羅維爾·湯馬斯主演一部關于艾倫貝和勞倫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出征的著名影片。
他和幾名助手在好幾處戰(zhàn)事前線拍攝了戰(zhàn)爭的鏡頭,用影片記錄了勞倫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軍隊,也記錄了艾倫貝征服圣地的經過。他那個穿插在電影中的演講——“巴勒斯坦的艾倫貝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倫敦和全世界都大為轟動。在倫敦取得盛大成功之后,又很成功周旅游了好幾個,然后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準備拍攝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記錄影片。當羅維爾·湯馬斯面臨龐大的債務以及極度失望的時候,他很關心,可是并不憂慮。他知道,如果他被霉運弄得垂頭喪氣的話,他在人們眼里就不值一錢了,尤其是他們的債權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辦事之前,都要買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他的思想很積極而勇敢,沒有被挫折擊倒。對他來說,挫折是整個事情的一部分——是你要達到事業(yè)高峰所必須經過的有益訓練。他的心理素質是非常堅強的,經過一番奮斗,他終于擺脫了困境。
為了說明思想的魔力,卡耐基講述了一件發(fā)生在美國內戰(zhàn)期間的奇特的故事。
基督教信仰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瑪麗·貝克·艾迪當時認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前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又拋棄她。她只有一個兒子,卻由于貧病交加,不得不在他四歲那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兒子的下落,以后有三十一年之久,都沒有再見到他。
因為她自己的健康情形不好,而她一直對所謂的“信心治療法”極感興趣??墒撬袘騽』霓D折點,卻發(fā)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個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著時,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結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過去。她的脊椎受到了傷害,使她不停地痙攣,醫(yī)生甚至認為她活不久了。醫(yī)生還說,即使奇跡出現而使她活命的話,她也絕對無法再行走了。
躺在一張看來象是送終的床上,瑪麗·貝克·艾迪打開《圣經》。她后來說,她讀到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擔架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對癱子說,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來,回家去了?!?BR> 她后來說,耶穌的這幾句話使她產生了一種力量,一種信仰,一種能夠醫(yī)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開始行走?!?BR> “這種經驗,”艾迪太太說,“就象引發(fā)牛頓靈感的那枚蘋果一樣,使我發(fā)現自己怎樣地好了起來,以及怎樣地也能使別人做到這一點……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響力都是心理現象?!?BR> 卡耐基本人并不是這個教派的信徒,但是他活得愈久,愈深信思想的力量。從事成人教育三十五年的經驗使卡耐基知道男人和女人都能夠消除憂慮、恐懼和很多種疾病,只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這一類的轉變,卡耐基親眼見過好幾百次,因為看得太多了,當然就見怪不怪了。
有一件令人難以相信的轉變,可以證明思想的力量,而它就發(fā)生在卡耐基的一個學生身上。他曾經精神崩潰過一次,起因是憂慮。那個學生告訴卡耐基:“我什么事情都發(fā)愁。我之所以憂慮是因為我太瘦了,因為我覺得我在掉頭發(fā),因為我怕永遠沒辦法賺夠錢來娶個太太,因為我認為我永遠沒辦法做一個好父親,因為我怕失去我想要娶的那個女孩子,因為我覺得我現在過的生活不夠好,我很擔憂我給別人不好的印象;我很擔憂,因為我覺得我得了胃潰瘍,我無法再工作,辭去了工作后,我內心愈來愈緊張,象一個沒有安全閥的鍋爐,壓力終于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精神崩潰的話,祈禱上帝讓你永遠也不要有這種經驗吧,因為再沒有任何一種身體上的痛苦,能超過精神上那種極度的痛苦了。
[NextPage]
“我精神崩潰的情況,甚至嚴重到沒辦法和我的家人交談。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充滿了恐懼,只要有一點點聲音,就會使我嚇得跳起來。我躲開每一個人,常常無緣無故地哭起來。
“我每天都痛苦不堪。覺得我被所有的人拋棄了——甚至上帝也拋棄了我。我真想跳到河里自殺。
“但后來我決定到佛羅里達州去旅行,希望換個環(huán)境能夠對我有所幫助。我上了火車之后,父親交給我一封信并告訴我,等到了佛羅里達之后再打開看。到佛羅里達的時候正好是旅游的旺季,因為旅館里訂不到房間,就在一家汽車旅館里租一個房間睡覺。我想找一份差事,可是沒有成功,所以我把時間都消磨在海灘上。我在佛羅里達時比在家的時候更難過,因此我拆開那封信,看看我父親寫的是什么。他在信上寫道:‘兒子,你現在離家一千五百哩,但你并不覺得有什么不一樣,對不對?我知道你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同,因為你還帶著你的有麻煩的根源——也就是你自己。無論你的身體或是你的精神,都沒有什么毛病,因為并不是你所遇到的環(huán)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由于你對各種情況的想象??傊?,一個人心里想什么,他就會成為什么樣子;當你了解這點以后,就回家來吧。因為那樣你就醫(yī)好了。’“我父親的信使我非常生氣,我要的是同情,而不是教訓。
我當時氣得馬上決定永遠不回家。那天晚上,經過一個正在舉行禮拜的教堂,因為沒有別的地方好去,就進去聽了一場講道。講題是‘能征服精神的人,強過能攻城占地’。我坐在神的殿堂里,聽到和我父親同樣的想法——這一來我就把腦子里所有的胡思亂想一掃而空了。我這才第一次能夠很清楚而理智的思想,并發(fā)現自己真的是一個傻瓜??辞辶俗约?,實在使我非常震驚,我還想改變這個世界和全世界上所有的人——而唯一真正需要改變的,只是我腦部那架思想相機鏡頭上的焦點。
“第二天清早我收拾行李回家去,一個星期以后,我又回去干以前的工作。四個月以后,我娶了那個我一直怕失去的女孩子。我們現在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生了五個子女,無論是在物質方面或是精神方面,上帝對我都很好。當我精神崩潰的時候,我是一個小部門的夜班工頭,手下有十八個人;現在我是一家紙箱廠的廠長,管理四百五十多名員工。生活比以前更充實、更友善得多。我相信我現在能了解生命的真正價值了。每當感到不安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只要把攝影機的焦距調好,一切就都好了。
“我要誠實地說,我很高興曾經有過那次精神崩潰的經驗,因為它使我發(fā)現思想對身心兩方面的控制力。我現在能夠使我的思想為我所用,而不會有損于我;我現在才知道我父親是對的,使我痛苦的,確實不是外在的情況,而是我對各種情況的看法。一旦我了解這點之后,就完全好了,而且不會再生病。”這就是那位學生的經驗。
卡耐基指出,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我們由生活所得到的快樂,并不在于我們在哪里,我們有什么,或者我們是什么人,而只是在于我們的心境如何,與外在的條件沒有多少關系。
三百年前,密爾頓在瞎眼后,也發(fā)現了同樣的真理:
“思想的運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BR> 依匹克特修斯,這位偉大的斯多噶派哲學家,曾警告我們說:我們應該極力消除思想中的錯誤想法,這比割除“身體上的腫瘤和膿瘡”重要得多。
依匹克特修斯在十九個世紀之前說過的這句話,得到了現代醫(yī)學的支持??藏悺ち_賓便博士說,約翰霍普金斯醫(yī)院收容的病人里,有五分之四都是由于情緒緊張和壓力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他宣布說,“這些都能追溯到生活和問題的無法協調?!?BR> 蒙坦,這位偉大的法國哲學家,以下面的兩句話來作他生活的座右銘:“一個人因發(fā)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不及因他對發(fā)生事情所擁有的意見來得深?!倍覀儗λl(fā)生的一切事情的意見,完全要看我們自己怎樣來決定。
當你被各種煩惱困擾著,整個人精神緊張不堪的時候,你可以憑自己的意志力,改變你的心境。這可能要花一點力氣,可是秘訣卻非常的簡單。
威廉·詹姆斯是實用心理學的權威,他曾經發(fā)表這樣的理論:“行動似乎是隨著感覺而來,可是實際上,行動和感覺是同時發(fā)生的。如果我們使自己在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動規(guī)律化,也能夠間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覺規(guī)律化?!?BR> 威廉·詹姆斯告訴我們,我們不可能只憑“下定決心”就改變我們的情感——可是我們可以變化我們的動作,而當我們變化動作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改變了我們的感覺。
他解釋說,“如果你感到不快樂,那么唯一能找到快樂的方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言詞好象已經感覺到快樂的樣子。”
這種簡單的辦法是不是有用呢?你不妨自己試一試。讓你的臉露出一個很開心的笑容來,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大口氣,然后唱一小段歌,如果你不能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會吹口哨,就哼一段歌。你就會很快地發(fā)現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是什么意思了,當你的行動能夠顯出你快樂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再憂慮和頹喪下去了。
[NextPage]
卡耐基認識一個印地安那州人,名字叫做英格萊特。他現在之所以還活著,只因為他發(fā)現了這個秘密。十年前,英格萊特先生得了猩紅熱,當他康復以后,他發(fā)現又得了腎臟病。他去找過好多個醫(yī)生,但誰也沒辦法治好他。
然后,他又得了另一種并發(fā)癥,他的血壓高了起來。他去看一個醫(yī)生,醫(yī)生說他的血壓已經到了兩百一十四度的最高點。醫(yī)生宣布他已經沒有救了——情況太嚴重,最好馬上料理后事。
“我回到家里,”他說,“弄清楚我所有的保險都已付過了,然后向上帝懺悔我以前所犯過的各種錯誤,坐下來很難過地默默沉思。我害得所有的人都很不快樂;我的妻子和家人都非常難過,我自己更是深深地埋在頹喪的情緒里。然而,在經過一星期的自憐自艾之后,我對自己說:‘你這樣子簡直象個大傻瓜。你在一年之內恐怕還不會死,那么趁你還活著的時候,何不快快樂樂呢?’“我挺起胸膛,臉上露著微笑,試著讓自己表現出好象一切都很正常的樣子。我承認開始的時候相當費力,但是我強迫自己很開心,很高興,這不但有利于我的家人,也對我自己大有幫助。
“接著我發(fā)現自己開始覺得好多了。這種改進持續(xù)不斷,我不僅很快樂,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我的血壓也降下來了。有一件事我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我一直想到會死、會垮掉的話,那位醫(yī)生所預言的就會實現了??墒俏医o自己的身體一個自行恢復的機會,別的什么都沒有用,除了改變我的心情?!?BR> 所以,卡耐基認為,如果讓自己覺得開心、充滿勇氣而且健康的思想救了一個人的命,那么你我為什么還要為一些小小的不快和頹喪而難過呢?如果讓自己開心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快樂來,那又為什么讓我們自己和我們身邊的人不高興而難過呢?
好多年以前,卡耐基看過一本小書,對他的生活有長遠而良好的影響,書名叫做《人的思想》,作者是詹姆士·艾倫,下面是書里的一段:
“一個人會發(fā)現,當他改變對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時,事物和其他人對他來說就會發(fā)生改變——要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會很吃驚地發(fā)現,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人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卻可能吸引他們所有的……能變化氣質的神性就存在于我們自己心里,也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們自己思想的直接結果……
有了奮發(fā)向上的思想之后,一個人才能興起、征服,并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奮起他的思想,他就永遠只能衰弱而愁苦。”
根據圣經創(chuàng)世紀,上帝讓人統(tǒng)治整個世界,這實在是一份相當大的禮物??墒强突鶎@種特權實在沒有什么興趣,他所希望得到的,是能控制自己的能力——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能控制自己的恐懼,能控制自己的內心和精神。不論在什么時候,只需控制自己的行為,就能控制自己的反應。
所以讓我們記住威廉·詹姆斯的話:“……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內心的感覺,由恐懼改成奮斗,就能把大部分我們所謂的邪惡,改變?yōu)閷δ阌袔椭暮锰??!?BR> 讓我們?yōu)槲覀兊目鞓范鴬^斗吧!
讓我們用一個每天能產生快樂而富建設性思想的計劃,來為我們的快樂而奮斗吧。下面就是這種計劃,名字叫做“只為今天”??突J為這種計劃非常有效,這是三十六年前已故的西貝兒·派屈吉所寫的。如果我們能夠照著做,我們就能消除大部分的憂慮,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樂”。
1、只為今天,我要很快樂。假如林肯所說的“大部分人只要下定決心都能很快樂”這句話是對的,那么快樂是來自內心,而不是來自于外在。
2、只為今天,我要讓自己適應一切,而不去試著調整一切來適應我的欲望。我要以這種態(tài)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業(yè)和我的運氣。
3、只為今天,我要愛護我的身體。我要多運動、善自照顧、善自珍惜;不損傷它、不忽視它;使它能成為我爭取成功的好基礎。
4、只為今天,我要加強我的思想。我要學一些有用的東西,我不要做一個胡思亂想的人。我要看一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書。
5、只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來鍛煉我的靈魂:我要為別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讓人家知道;我還要做兩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這就象威廉·詹姆斯所建議的,只是為了鍛煉。
6、只為今天,我要做個討人喜歡的人,外表要盡量修飾,衣著要盡量得體,說話低聲,行動優(yōu)雅,絲毫不在乎別人的毀譽。對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訓別人。
7、只為今天,我要試著只考慮怎么度過今天,而不期望我一生的問題一次就解決。因為,我雖能連續(xù)十二個鐘頭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輩子都這樣做下去的話,就會嚇壞了我。
8、只為今天,我要訂下一個計劃。我要寫下每個鐘頭該做些什么事;也許我不會完全照著做,但還是要訂下這個計劃;這樣至少可以免除兩種缺點——過分倉促和猶豫不決。
9、只為今天,我要為自己留下安靜的半個鐘頭,輕松一番。在這半個鐘頭里,我要想到神,使我的生命更充滿希望。
10、只為今天,我要心中毫無懼怕。尤其是,我不要怕快樂,我要去欣賞美的一切,去愛,去相信我愛的那些人會愛我。如果我們想培養(yǎng)平安和快樂的心境,請記住這條規(guī)劃:
[NextPage]
“有了快樂的思想和行為,你就能感到快樂?!?BR> 卡耐基認為,自我暗示這個名詞,適用于經由人的五官進入個人意識中的所有暗示與所有自治式的刺激。也就是一個人用語言或其他方式對自己的知覺、思維、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某種刺激影響的過程。自我暗示就是自動暗示,它是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意識思想的發(fā)生部分與潛意識的行動部分之間的溝通媒介。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這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個看不見的法寶。
自有人類以來,不知有多少思想家、傳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經一再強調信心與意志的重要性。但他們都沒有明確指出:
信心與意志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修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成功始于覺醒,心態(tài)決定命運!
這是現時代的偉大發(fā)現,是成功心理學的卓越貢獻。成功心理、積極心態(tài)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樣,消極心態(tài)、自卑意識,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tài)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tài)的根源。所以說心態(tài)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
例如,星期天,你本來約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來往窗外一看,下雨了。這時候,你怎么想?你也許想:糟糕!下雨天,哪兒也去不成了,悶在家里真沒勁……;如果你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里好好讀讀書,聽聽音樂……
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就會給你帶來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
我們多數人的生活境遇,既不是一無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事事如意。這種一般的境遇相當于“半杯咖啡”。你面對這半杯咖啡,心里產生什么念頭呢?消極的自我暗示是為少了半杯而不高興,情緒消沉;而積極的自我暗示是慶幸自己已經獲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緒振作,行動積極。
由此可見,心理暗示這個法寶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會有不同的選擇與行為,而不同的選擇與行為必然會有不同的結果。有人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一個意念。”我們還可以再說得淺顯全面一些:你習慣于在心理上進行什么樣的自我暗示,就是你貧與富、成與敗的根本原因。因而,我們一直強調,發(fā)展積極心態(tài)、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徑是:堅持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去做那些你想做而又怕做的事情,尤其要把羞于自我表現,懼于與人交際,改變?yōu)楦矣谧晕冶憩F,樂于與人交際!
如前所述,每個人都帶著一個看不見的法寶。這個法寶具有兩種不同的作用,這兩種不同的力量都很神奇。它會讓你鼓起信心和勇氣,抓住機遇,采取行動,去獲得財富、成就、健康和幸福;也會讓你排斥和失去這些極為寶貴的東西。
這個法寶的兩面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關鍵就在于你選擇哪一面,經常使用哪一面了。
一個孩子,家境貧寒,生活窘迫,不得不經常拾煤塊,揀破爛,因而有些同學就看不起他。放學以后,常有3個愛欺負人的孩子襲擊他,以此取樂。他每次受到驚嚇或是挨了打罵,只有流著淚回家,感到恐懼和自卑。后來,他讀了一本書《羅伯特的奮斗》,內心受到啟發(fā)和鼓舞。他在心理上進行了積極的自我暗示,決心拚命戰(zhàn)斗,打敗對方。這天放學的路上,他又遇到那3個恃強凌弱的孩子。那3個孩子一起喊叫著沖向他。他這回不是逃跑,更不是害怕求饒,而是挺身迎戰(zhàn),一鼓作氣和他們拚打。這是一場惡戰(zhàn)。他打倒了一個,另一個見勢不妙逃跑了,領頭的那個也只好退卻了。從此,那3個孩子再也不敢欺負他了。實際上,他不比幾個月前強壯多少,攻擊他的3個孩子也沒有變得虛弱,前后不同的只是他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不同。他改變了自己的心理態(tài)度,也就改變了他的命運。
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固然是個法寶,但這個法寶的巨大魔力,還需要通過經常地長期運用,形成一種意識,才會充分地顯示出來。具有自信主動意識的人必然會長期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而具有自卑被動意識的人卻總是使用消極的自我暗示。可以說,經常進行積極暗示的人在每一個困難和問題面前看到的都是機會和希望;而經常進行消極暗示的人在每一個希望和機會面前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困難。很明顯,正是這種由成千上萬次的心理暗示所形成的意識決定了一個人有無發(fā)展,能否成功。
美國社會學學者華特·雷克博士研究了這樣一個問題:
他從兩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中,找出兩組截然不同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一組是表現不好,難以救藥的;另一組是表現優(yōu)良,能夠上進的。那些品行不良的孩子,在他們遇到某種困難時,往往會預期自己一定會有麻煩,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下,認定自己的家庭糟糕透頂等。而那些素行優(yōu)良的孩子則相信自己在學習上會成功,相信不會遇到什么麻煩。經過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正如原先所預期的情形:好孩子都能保持繼續(xù)上進的記錄;而那些品行不良的孩子則經常會出問題,其中還有人進過少年法庭。
[NextPage]
以上的事實和研究結果再次證實:自我意識、自我評價本身確實能左右一個人的發(fā)展。一個孩子如果有了不利的自我意識,就會有不良的表現,也就很容易被人們看成是“沒出息”、“沒用”,甚至“有犯罪意圖”。一個人的心理暗示經常怎樣,他就會真的變成那樣。想要戒煙的人如果告訴自己: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規(guī)劃-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師-向陽生涯24年培訓資質
Copyright ? 2002-2025 向陽生涯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滬ICP備100189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