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日前正式對外公布了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方案中,“3+1+2”模式成為主流。
這次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有以下幾大亮點。一,強調(diào)了工具性。語文、數(shù)學、英語作為工具學科的地位進一步得到強化。二,堅定基礎性。作為人文學科和理工學科的基礎學科,所有學生在物理、歷史兩門學科中必須2選1。歷史是對民族的尊重與傳承,而物理事關民族的創(chuàng)造與未來。因此,這可算是對“物理選學大冷”這種現(xiàn)象的及時糾正,值得點贊。三,突出了選擇性。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選2”,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選擇空間,有利于他們自主發(fā)展、多元發(fā)展。四,突出以人為本。這次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加大了“一年兩考”的力度,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從而實現(xiàn)學業(yè)追求和人生價值。
新高考改革來了,它不是狼,而是新的啟航。從“震源”發(fā)出的余波必將猛烈地沖擊、影響基礎教育,包括初中教育和小學教育。做正確的準備,適應新高考,適應新的人才觀,為每一位學生負責,是每一位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重大命題。
向陽生涯認為,廣東省小學教育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基礎學力”至關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新高考特別重視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3門工具性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每個人終生學習、工作的基礎,我們必須在課程意義、課程內(nèi)容、教學方式、學業(yè)評價等方面充實完善,全面提升學生的基礎學力。
第二,“全面發(fā)展”更為突出。新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實行“3+1+2”模式,本質上淡化應試,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必將強有力地推動高中教育、甚至是中學教育的“走班選課”改革。但筆者認為,越是金字塔的底層,越應該做大做寬。因此,我們更應該加大力度拓寬學校課程體系的長度和寬度,讓全體學生在盡量多的課程“跑道”上體驗與成長。
第三,“自主選擇”迫在眉睫。一直強調(diào)學生自主選擇的重要性,認為中國教育最大的失誤之一,就是扼殺了學生的選擇能力,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依賴與包辦中成長。學校要鼓勵和指導學生做真正的自己,培養(yǎng)他們的主見意識、選擇能力,這必須從小學教育抓起,甚至從幼兒教育抓起。因此,小學教育要堅定地開放辦學,在學習時間、空間、技術上盡量返自主“紅利”給學生,指導他們敢做選擇、會做選擇,并能擔當選擇的責任。
第四,重樹“新家長觀”是重中之重。面對新高考改革,小學教育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就是鼓勵、指導所有教育人和家長走出一個誤區(qū)——既然要分科,既然可選擇,那我們就“從娃娃抓起”,從小學開始就給孩子定好“2選1”和“4選2”,畢其學于一役。這是一種非常錯誤和不負責任的認識,我們一定要格外警惕,堅決杜絕。
老師們可以學習人社部體系下的ccp生涯規(guī)劃師課程,來提高新高考改革下的生涯教育能力!